当前位置:首页>雕塑掠影 > 藏品宝库 >
中国雕塑学会会长曾成钢先生一行来长考察

郭晓光2015》油画作品展今天在长春雕塑艺术馆举行开幕仪式,面向艺术界与广大公众展出。

这次展览是郭晓光在故乡长春的首次艺术大展,也是继2010年中国美术馆《心象·风景:郭晓光油画作品展》之后,他的又一次带有阶段性总结意义的学术性大展。

郭晓光为我国当代著名的实力派油画家、美术教育家,中国当代表现性油画的代表人物之一。他早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,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10届研修班,现任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、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院研究员、中国当代油画院院长、吉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、中央美术学院特聘教授、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。他的作品在包含着印象派的感奋精神的同时,也呈显出后印象派的现代审美趣味。正如巴黎高等美术学院的著名画家唐·布鲁德对他的评价,“郭先生的作品是超印象主义,色彩不同于印象主义而更强调主观感受”。他重视油画写生的形与色的整体结构与形体转折的冷暖对比,对物象体积的表现不是用明暗,更多的是用冷暖进行表现;在具体描绘景物时,他并不囿于事物的表面色彩,而是极力捕捉那种瞬间的色彩“印象”,在色彩与结构上保持平衡,同时又充盈着一种不断跃动的气息。

近些年来,郭晓光的意象风景画,被美术界和学术界誉为“心象”风景,他在观察、感受、认识自然的基础上融入了对景物的理解和体验,进而运用构图、造型、色调等因素,改变某些形状、色彩的位置和强弱,通过删繁就简的过程,进行艺术的再创造,引起了美术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。正如著名批评家、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殷双喜所说,“郭晓光的油画,努力使中国的写意表达与西方油画材料达到一种自然的结合,从而使中国民族绘画中的写意传统与西方油画在观念、技巧上相融合,使中国油画更加接近当代人的审美理想。”北京大学教授、评论家彭锋认为“郭晓光用他的写生,用他的行走和出汗,用他与对象的接触、较量和默契,突破了自然、心灵和文化的限制,给我们创造出了一系列活泼明朗的象,为我们敞开了一个新的世界。”而在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、评论家于洋看来,郭晓光风景写生油画的价值,在于“在形色光影的变幻中捕捉源自灵魂的悸动,并在观察的整体性和视觉的积极开放性层面,实现了自我风格的完满。作为国内新具象表现主义油画的代表画家,他有意识地从单纯的室外写生中,发掘找寻来自于绘画本体性价值的真切感受,以大尺幅的画面、厚重的色块,构建了中国本土风景油画的气魄与特色,并以此形成特立独行的艺术风格与表现样式。”

郭晓光画布上的风景、人物,在观察、感受、认识自然的基础上融入了对物象的理解和体验,进而运用构图、造型、色调等因素,改变某些形状、色彩的位置和强弱,通过删繁就简的过程,进行艺术的再创造。他不主张利用图片照片进行创作,而强调自然风景给人的视觉与内心带来的直截性的感触与悸动。当媒体时代与图片信息的洪流甚嚣尘上,当艺术终结论的哲学思辨替代了对于原有传统媒介技法的探究,这种创作理念与方式不啻为向“绘画”的本体性的回归,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完成了画家本体精神的诗意的栖居。